close


by Robert( 2008/05/12 )


李潼的《少年噶瑪蘭》把歷史帶入小說,說著平埔族後代的少年一趟奇幻之旅,原本自卑的少年,終於對自己是平埔族而感到驕傲及自信。李潼細膩的筆觸,除了刻劃出內心世界也抅勒出過去的蠻荒景緻。在嘈雜的都市中,令我神往片刻,故事中提到過去的噶瑪蘭人,自己蓋木架屋,芒草梗當牆,自在的生活。


看著、看著,好像自己也掉入時光隧道,嗅到清新的空氣。回神又不得不面對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,出門則滿街的人車,走在鋼筋水泥叢林裡,到處烏煙瘴氣。


空著這麼多的房子,不禁令人納悶,真有那麼多人需要嗎?空屋一大堆,大樓也拼命蓋,增進繁榮進步的代價就是開發後,留下擁擠的環境。


每個禮拜從鄉下回到台北,走在基隆高架上看著新店溪兩岸,遠遠近近的大樓,一盞盞的窗燈裡頭住著的人們,在我看來就好像籠中鳥一般,想想自己下了基隆高架,馬上也就置身於這個大籠中,鬱悶的心情不油而生。


都市中一棟棟大樓平地起,在很多人的眼中是繁榮、進步,在我看來確是在消耗大地資源。我没有能力改變這個大環境,也没有那麼高尚,只想在愈來愈擁擠的地方找處清靜,享受一陣和風。


没幾年的光景,連鄉下小鎮也蓋起大樓來,有多少人警覺這艘船的負載,政府擔心人口老化問題,不時還鼓勵多生育,然而這些人難道不知道人口愈多使用空間愈小嗎?


這幾年物價節節上漲,是需求量變高、還是資源不足、還是人為炒作!尤其最近一年來,飆漲的特別快,想必有很多人對於這般生活也是無奈。


木屋架構未完成,屋頂原想用的烤漆板,連工帶料已經有人喊到四仟元以上,便宜一些也需三仟伍佰元。對我來說又超出預算,使得我只好改變屋頂的材料,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」囉!


自從想DIY蓋木屋起,每每經過古厝,不管是石屋、木屋或土角厝,就覺得它們特別亮眼,還常常駐足觀賞一番,欣賞一下前人造屋的智慧和美感。

母親節好天氣早上在台北忙完,下午出門兜兜風,料峭春風順著車窗吹來,還帶三分涼意,我們又到貢寮遠遠望坑釣魚,我喜歡往這個方向走,因為沿途有山有水,少了都市的熱鬧景象,多了幾許清幽。


途中,我們不時會有新發現。經過東勢格,道路上的石頭屋,早就没人住,屋瓦傾矣門窗破舊,然而這回竟看到石頭牆仍舊,但全新的屋頂和門窗以及週遭也有所整理,想必這石屋主人也想尋個清靜吧!在混濁的都市生活中,回到偏僻的鄉下住上幾天,身心一定淨化不少。


好一陣子没到貢寮,途經深坑老街,石碇姑娘廟,菁桐車站,平溪老街……這些人多的地方,我没興趣駐足,倒是途中發現新鮮的事物時,我們就隨時停下來,看看山頭雪白的油桐花,橋上望河裡的游魚,遙望對岸廢礦場怎麼會有人走動?停下來找找,原來溪谷下方有一小座水泥橋……


過平雙隧道,進入雙溪,常讓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,從隧道出口往山谷望去,幾戶矮房子還保有鄉村的寧靜。


這一帶更新的屋頂又引我的注意,老舊的房子換上新的屋頂,有的是用烤漆板,有的是用油氈紙,尤其看到黑黑亮亮的油氈紙屋頂,還特別停下車來觀摩一番,了解油氈紙屋頂是如何舖上的,我這麼一看,有些好奇的屋主也回望過來,禮貌性和他們揮揮手,繼續前行。


一趟遠望坑之行,我知道我小屋的屋頂又要改變了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sgaw33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